查看原文
其他

春秋责备贤者:善者百千倍增其善,恶者百千倍增其恶

文宣部 道中书院 2022-05-22

      (谢逊)但督率无忌练功,却变成了严厉异常。无忌此时不过九岁,虽然聪明,但要短期内领悟谢逊这些世上罕有的武功,却怎生能够?谢逊又教他转换穴道、冲解被封穴道之术,这是武学中极高深的功夫,无忌连穴道也认不明白,内功全无根抵,又如何学得会了?

   谢逊便又打又骂,丝毫不予姑息。

   殷素素常见到儿子身上青一块、乌一块,甚是怜惜,向谢逊道:“大哥,你武功盖世,三年五载之内,无忌如何能练得成?这荒岛上岁月无尽,不妨慢慢教他。”谢逊道:“我又不是教他练,是教他尽数记在心中。”殷素素奇道:“你不教无忌练武功么?”谢逊道:“哼,一招一式的练下去,怎来得及?我只是要他记着,牢牢的记在心头。”殷素素不明其意,但知这位大哥行事处处出人意表,只得由他。不过每见到孩子身上伤痕累累,便抱他哄他,疼惜一番。无忌居然很明白事理,说道:“妈,义父是要我好,他打得狠些,我便记得牢些。”

    如此又过了大半年。一日早晨,谢逊忽道:“五弟,五妹,再过四个月,风向转南,今日起咱们来扎木排罢。”张翠山惊喜交加,问道:“你说扎了木排,回归中土吗?”谢逊冷冷的道:“那也得瞧瞧老天发不发善心,这叫作‘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’。成功,便回去,不成功,便溺死在大海之中。”……

   扎结木排之际,谢逊总是要无忌站在身边,盘问查考他所学武功。这时张殷二人也不再避嫌走开,听得他义父义子二人一问一答,都是口诀之类,谢逊甚至将各种刀法、剑法,都要无忌犹似背经书一般的死记。谢逊这般“武功文教”,已是奇怪,偏又不加半句解释,便似一个最不会教书的蒙师,要小学生呆背诗云子曰,囫囵吞枣。殷素素在旁听着,有时忍不住可怜无忌,心想别说是孩子,便是精通武学的大人,也未必便能记得住这许多口诀招式,而且不加试演,单是死记住口诀招式又有何用?难道口中说几句招式,便能克敌制胜么?更何况无忌只要背错一字,谢逊便重重一个耳光打了过去,虽然他手上不带内劲,但这一个耳光,往往便使无忌半边脸蛋红肿半天。——《倚天屠龙记》节选








先生评

 前有谢逊,后有鲁迅——或曰,前有鲁迅,后有谢逊,或曰实有鲁迅,虚有谢逊,或曰武有谢逊,文有鲁迅,总之,两讯很不同啊。

 鲁迅《十四年的读经》一文,反对读经,云:

 “孔子之徒的经,真不知读到那里去了;欧战时候的参战,我们不是常常自负的吗?但可曾用《论语》感化过德国兵,用《易经》咒翻了潜水艇呢?

 谢老头的那招可真逊,张无忌让他这样教,怎能成材?看来还是鲁男子的呵宗骂祖,横扫中华,猛迅有效。

 鲁迅却可以用他十四年的读经咒翻一个中华民族,不知他的经读到那里去了?国人的经又读到那里去了?

某堂主

我少年时读过不少鲁迅的书,大学研究生时研究文学,自然少不了鲁迅,但都看不清楚,到现在,才觉得比较清楚了。

一,鲁迅是忧国忧民的,但没有找到救国救民之方,反而引领了一个错误的方向。

二,鲁迅的思想是偏激而虚无的,究其实是无根的。

三,鲁迅既是文人又是学者,比一般的文人深刻,但又没有达到一个思想家应有的深度。

四,鲁迅是一个文学家,在文学上有独特的成就,但不幸长期以来被当做思想家、当做青年导师来引领时代。

五,鲁迅对中国文化的破坏是很大的。

六,鲁迅的人生是痛苦的。

近来又浏览鲁迅小说,发现他的三本小说,很能反映他的思想状况:

《呐喊》激烈地反传统,推倒一切;

《彷徨》写反传统之后的失落迷茫;

《故事新编》用荒诞手法写圣贤人物,充分说明了他的文化虚无主义。

《故事新编》中孔子、老子、伯夷叔齐、庄子的形象都是滑稽迂腐的;大禹、墨子的形象是正面的,说明他只推崇实用主义、事功主义(大禹治水,墨子非攻),看不到文化的价值;《铸剑》颂扬侠客的复仇精神;《补天》、《奔月》是对中国神话的解构。《故事新编》充分表露了鲁迅的文化虚无主义。

 现在需要对鲁迅进行新一轮的认识和解读了。文学研究界已经把鲁迅从神降为人,从思想家、文学家、革命家等身份聚焦为一个文学家,但还远远不够。现在需要从在整个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来认识鲁迅,定位鲁迅,解读鲁迅,显然,有这样深厚功底的人是不多的,也许只能既希望于读经的孩子了。(2017.12.30)

先生评

此见,足以为定评矣。

然说“现在需要从在整个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来认识鲁迅,定位鲁迅,解读鲁迅”云云,我以为“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”,赵翼之论诚有大眼目。而胡适陈独秀鲁迅诸人,所领风骚不过数十年,且因此诸人废经蔑典,使天下无人,故竖子之名得以苟延数十年耳。如果没有当局政治及教育体制的掺入,渠等之享名或者不过数年而已。杜甫所谓“尔曹身与名俱灭,不废江河万古流”,此种人物,此种文章,与时俱灭,等到读经孩子长大了,斯名也,斯名也,必早已湮灭于时间之轮间。若偶有提及者,乃欲慨恨于百年间神州之浩劫,以为后世之鉴诫耳。

先生评

网友:从前想不明白,鲁迅怎忍让朱安守一辈子活寡?不明白何以兄弟失和?读经之后,多少知道问题出在哪?身不修,不可以齐其家。不能齐其家,亦不足为我们的榜样。    先生:吾人今所论者,乃有关民族文化发展大关节,先不细论其私德也。

一来是鲁迅等人的文化心灵闭塞,意气浊劣,所谓“浮浅”,那是属于个人的见识和情怀问题,二来是这些人以其尖刻文笔而成为青年导师,转成为民族共识,这则是属于时代的共业。

很遗憾,鲁迅在这两方面都具足了,前者是他自找的,后者是他的命。如果只有前者,他也不必担那么大的罪过,我们也不必这样痛恨他。

一个人自己坏,能影响多少呢?但一成民族导师,其坏,就产生大影响了。所以孔子作《春秋》,特别责备贤者,因为他们影响力大啊。同样的一个言一个行,就有不同的力量。善者百千倍增其善,恶者百千倍增其恶。


延伸阅读:

  1. 困在厕所里的老师,教不出有出息的学生

  2. 《老师·好》于谦口碑炸裂:那个管你最狠的老师,其实爱你最深

  3. 【道中风采】王欢锋:严格管教启慧命,尊师重道树道风



微信名:道中書院



共學適道|守先待後


微信ID:daozhongdujing





道中书院·牟学入门精进班招生公告,点击下方“阅读原文”查看更多↓↓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